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電視劇《使徒行者》的黑勢力想像


以下文章原刊登於2016年8月10日《信報》,電影版隱去了這一主題,著重了黑吃黑與兄弟之間的矛盾。


電視劇《使徒行者》的黑勢力想像                     盧偉力

無視電視上周重播完三十一集《使徒行者》(2014),帶出危及香港治安潛伏黑集團結構的問題,非常值得注意。

臥底題材
自從香港新浪潮時期的《邊緣人》(1981)問世以來,「臥底」就成為港產片其中一個主要角色類型。安插在黑社會的警探所帶出的身分與倫理問題,確實非常有戲劇性。
「臥底」題材,在《無間道》(2002)之後,有範式性的飛躍,發展出黑社會派入警界的「逆臥底」角色。「逆臥底」是黑警,但跟個別借警察身分犯案的黑警不同,它背後是有組織有系統的滲透。

黑警勢力
電視劇《使徒行者》,劇情以總督察康Sir(歐瑞偉被警務署高層黑警殺害,主角卓凱(苗僑偉)要為他尋回五個下落不明臥底展開。這是跟時間兢賽的行動,因為康Sir雖然删除了五個臥底的身分,但在保安局有記錄,卓凱必須要比黑警更早一步尋回臥底,否則他們必然橫死。
卓凱是刑事情報科總督察,他很快就找到五個臥底其中的丁小嘉(佘詩曼),以她導引,再找到混身黑社會的爆Seed(林峯),以及銳意接近黑社會頭目覃歡喜(許紹雄)而委身入獄的財技高手連浩勤(沈震軒)。三位臥底構成一個小組,而安插在廉政公署的謝安儀(陳倩揚)則自動現身。
劇集的前三分之二,基本圍繞三人小組如何取得覃歡喜的信任,並與黑警司葉兆良(鄧健泓)一伙周旋。這部分的戲拍得頗為緊湊,亦有不少危機,但最大的危機,竟來自葉兆良墮樓死後。當卓凱要為幾位臥底恢復警察身分時,他發現警務署更高層仍有黑警。
原來總警司郭學華(劉江)是黑警頭子,他手下有為數不少的警員都是黑警,為求利益,殺人面不改容。幸好卓凱及時察覺,否則幾位臥底身分就會曝光。

潛伏黑集團
劇集的最後三分之一,拍出了可涉及香港治安的潛伏惡勢力所帶來的恐怖感。原來黑警與黑社會洪英社,都是為「宋先生」犯罪集團工作。無論是黑警頭子郭學華,抑或是黑社會坐館,都聞「宋先生」而色變。
總警司郭學華因為恐懼而在拘留所以刀片自割大動脈那一刻,覃歡喜與「宋先生」代表 (高海寧飾的變節臥底)會晤之後的不安感,是整個劇集最強的兩筆。
「宋先生」是誰?涉及甚麽力量?甚麽利益?
劇集提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又呈現了包括地產商、立法會議員、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銀行家的四位主腦,他們是金主,來自左右社會大局的四個不同方面。集團的首腦背後有強大武力,是獲頒金紫荊勳章的前保安局局長錢瑞安(鍾景輝)。在這劇集,錢瑞安是國際犯罪集團的成員,雖然破解有點兒戲,但誘發的想像卻指涉香港的管治,值得一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