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融合‧跨界對流
– 談香港舞蹈一個新趨勢 盧偉力
香港近二十年的舞蹈,藝術版圖是有明顯拓展的,舞獅、社交舞、巴蕾舞、中國舞、現代舞、冰上舞,及種種街舞各自都有發展、普及、提高。舞蹈已成為一種社會存在,努力提昇其文化力量。
近年,更有一個新趨勢,不少舞蹈作者都找戲劇人合作,開始自覺地跨界 (cross over)、雜配 (hybrid)、融合 (fusion),在美學上開拓可能性。例如王榮祿便找香港資深編劇陳志樺合作,與他聯合導演了《功和豆腐》 (2010),不少意象都指涉人生處境,帶有戲劇張力。
表演藝術工作者,為了探索劇場表現,為了再往前走,把創作過程開放,投入新的訊息 (information) ,於是有多媒體、跨界別,於是能為創作帶來新思維。這是一種藝術態度,本質是開放自我。
這方面,梅卓燕與李鎮洲的《藍舞》 (2007),是香港一次有代表性的實踐。
《藍舞》:梅卓燕‧李鎮洲
一位舞蹈人,一位戲劇人,十年如一日,在香港舞台上演出,在演藝界受人尊敬,他們出名銳意潛挖生命,以心血灌溉藝術探索,竟來一次共同磨煉,深入討論許多次之後,經月從早到晚創作排演。
創作過程,他們一切由藍色的聯想開始,藍天、藍海、藍色的憂鬱,如歌、如火、如言說,他們對話,舞蹈與戲劇交流。他們甚至查字典取創作靈感,李鎮洲在舞台上說一些對藍色的定義。整體上,他們給我的感覺,是想打破傳統的創作方式,而藍色於他們,似乎代表著對生命深沉感覺的反思。
舞台當中有一塊白色大布,在第二幕裏用得尤其多、尤其豐富。它有時是帆,有時是魚網,有時把它捲起、塞入腹部,代表一個蠢蠢欲動的胎兒;有時作為「大纜」,代表著兩人的角力。這些意象讓我聯想到,在成年人的世界、男女之間,兩人即使身處同一空間,互相未必會有深層生命交流。
《藍舞》在表現上,重藍輕舞,不再只是追求完美、有韻律、和諧的動作,而直接以意象衍化生存動態,動之因由,非關形式美,而關想象與意會美。他們在意令觀眾產生對生命的聯想,而想像是最美麗的。其中有一幕他們趴在舞台上,那條白布變成一條長纜,在他們的尾部延展出來,當他們向兩個方向走時,白布在中間將他們連結,彷彿昆蟲交尾後仍然在糾纏、鬥爭。
人生景況,投影周遭,所以最初牆上的剪影形態好像飛鳥,有一個天空在前方,但隔了段時間,竟在我們不為意間變成兇惡的影像。
第三幕特殊的場景是,女人彌留前一刻,突然像有一陣風,吹起了床上那塊布;而男人則守候在床邊,兩人共度了一生,現在雖無話可說,但到了不需言語的地步。當年的角力,成為今日的回憶。
《藍舞》演出,會採取間離的手法,有時有一些感性的話語,有時說一些關於藍色的資料;資料性和感性之間交替呈現,令觀賞的人能感受到當中的高低起伏。
看完整個演出,我覺得有點過於灰暗,儘管我們常將藍色與憂鬱連繫,但藍亦可以是「蔚藍色」的天空,代表海的動力和大自然的生命。所以我認為應該可以有藍的另外一些解讀,譬如我會聯想到藍色多瑙河──一支優美的舞曲。
無論如何,《藍舞》創作過程的實踐,是香港演藝史上值得記下的一件事。
進劇場‧《舞至愛之終結》
舞蹈與戲劇結合,戲劇界最重要的代表是陳麗珠與紀文舜 (Sean Curran) 的「進劇場」 (Theatre du Pif)。陳麗珠自小學習舞蹈,畢業於「香港芭蕾舞學院」,然後她到「香港演藝學院」攻讀戲劇表演,所以她本身的藝術實踐,就自然地有跨形式的探索。她與 Sean 志同道合,視藝術如修行,著重身體的本質,而非形體之呈現,所以演出中自有身心的流動韻律,很有自在感。
最能說明這份自在感的作品,是《舞至愛之終結》。這個作品2003年首演於大會堂劇院,本年七月底於葵青劇院黑盒劇場重演,並將於九月前赴哥倫比亞參加 Manizales國際藝術節。
《舞至愛之終結》,英文 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是加拿大著名歌者、詩人連納‧高雲 (Leonard Cohen) 的歌曲,整個創作亦以他的作品與人生態度為靈感,演繹德國偉大作家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1877 – 1962)經典文學作品《流浪者之歌》。
演出以敘述《流浪者之歌》修行者薛達 (Siddhartha)的生命歷程為主,但會插入代言片段,呈現人物處境。三位演員,葉忠文集中演薛達,而陳麗珠與紀文舜則除飾演薛達之外,亦會飾演故事中的人物 (父親、船佚、妓女、兒子),並在不同時間擔任敘事人。
但對於我來說,《舞至愛之終結》最大的成就,在於其呈現了一股清新的動韻,開場時年青薛達,身心諧合,雖然一分為兩個實體,但躍動飽滿,縱然急起而突然變速,仍能保持圓韻,並享受身心同步。
這是香港舞台上,以舞蹈呈現剛健生命感覺的很好的代表作。而末段,透現適意尋索的生活境界,是如如之舞,有機緣再談。
3/23(六)19:30PM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回覆刪除探索系列 《鼓動‧春之祭》
New Frontier
Drum Beat in Spring Time
■主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02-3393-9888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兩廳院之友及NSO之友9折,學生憑學生證8折;
另有團購優惠,請洽02-3393-9888兩廳院售票系統
以20世紀初期對西方音樂產生重大衝擊的《春之祭》為壓軸,上半場曲目呼應非洲、亞洲文化對西方音樂所引發的省思。梅湘的《被遺忘的奉獻》於1931年問世,是他第一首公開發表的管絃創作。當年作曲家首度聽到印尼甘美朗(Gamelan)的演出,一如德布西被異國的節奏模式和音色所深深吸引,梅湘也開啟了對打擊樂的興趣。在2010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中以一個小鼓、兩支鼓棒震撼全場的擊樂明星葛魯賓格,將以多爾曼的《香料、香水、毒素》雙擊樂協奏曲重返台北。這首以中東、印度地區鼓樂混合交響樂擊樂群組的作品,從描繪令人沉迷的物質著手:讓食物風味加成的各式調味香料、教人不自覺迷戀的性感香水氣味、容易成癮又有致命吸引力的迷幻藥,這首曲子也一樣,將會讓你我深陷葛魯賓格與多爾曼的音樂之中。
演出者:
指揮/呂紹嘉(LÜ Shao-chia, conductor)
打擊樂/馬丁‧葛魯賓格、馬努埃‧霍夫斯泰特(Martin Grubinger, Manuel Hofstaetter, percussion)
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曲 目:
梅湘:《被遺忘的奉獻》
多爾曼:《香料、香水、毒素》雙擊樂協奏曲
安倍圭子:《棱鏡狂想曲》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
MESSIAEN: Les offrandes oubliées
A.DORMAN: Spices, Perfumes, Toxins - Concerto for percussion duo and large orchestra KEIKO ABE : Prism Rhapsody
STRAVINSKY: Le Sacre du Printemps
【空中導聆】時間:3/7(三)7:00PM 愛樂電台「音樂線上」 主講人/王世強
【音樂會前導聆】時間:3/23(六)7:0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主講人/余濟倫
4/21(六)2:30PM, 7:30PM、4/22(日)2:30PM 國家戲劇院 National Theater, Taipei
回覆刪除NSO永遠的童話 《神箭》
NSO Forever Tales Returning to Olympus
當繆思女神戴上面具、彈起豎琴,少年進入了魔幻森林。當阿波羅的神箭射出,照亮大地,終結蒼生之戰。神話的浪漫與人間的戰爭,打造生命啟蒙的冒險傳說。
小男孩與阿波羅的友誼,歷經自然與文明的爭戰、神話般的奇想,一段生命啟蒙的冒險之旅。《婚禮》在史特拉汶斯基的創作光譜上,是延續《春之祭》的「蠻荒」主題,以四台鋼琴搭配打擊樂器與合唱團,創造出質樸而強悍的生命活力。加上帶有浪漫氛圍的《阿波羅》芭蕾音樂,一段以神話色彩包裝生命啟蒙的冒險故事於是展開……。繼2006年《火鳥》合作之後,無獨有偶劇團再次與NSO聯手製作大型「永遠的童話」。這次除無獨有偶擅長的大型懸吊偶戲、人偶同台的方式外,並將以光影戲共同塑造出一個充滿奇想的世界。
演出者:指揮/張尹芳(CHANG Yin-fang, conductor)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THE PUPPET & ITS DOUBLE THEATRE )
女高音/林孟君(LIN Meng-chun, soprano)
女中音/范婷玉(FAN Ting-yu, alto)
男高音/王 典(WANG Fernando, tenor)
男低音/蔡文浩(TSAI Wen-hao, bass)
鋼琴/陳丹怡、許惠品、謝欣容、楊千瑩(CHEN Dan-yi, HSU Hui-pin, HSIEH Hsin-jung, YANG Chein-ying, piano)
國立實驗合唱團(TAIWAN NATIONAL CHOIR)
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曲 目:史特拉汶斯基:《阿波羅》
史特拉汶斯基:《婚禮》
STRAVINSKY: Apollon
STRAVINSKY: Les Noces
■主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02-3393-9888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企業贊助)
*兩廳院之友及NSO之友9折,學生憑學生證8折;另有團購優惠,請洽02-3393-9888兩廳院售票系統
【空中導聆】時間:4/4(三)7:00PM 愛樂電台「音樂線上」 主講人/王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