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李滄東《詩》

去年八月看南韓導演李滄東的《詩》,至今仍然營繞。電影敘事平實,講一位剛開始發現患腦退化的老女人,突然對詩歌創作產生興趣,而生活上與她同住的孫兒卻有一件麻煩事要她解決。

戲中談詩歌寫作,强調觀察生活,亦有不少詩歌班、詩歌朗誦場面,但全片主線在呈現詩歌在她這階段人生的作用,尤其是面臨道德壓力與抉擇時。

女主角某些出於對生活美好的瞬間感受,使人難忘。例如她去找受害女生母親那一場,到了鄉間,在田邊,見著對方,竟只是說關於天氣好、果實甜美的話,卻忘記此行的目的,是爭取對方接受賠償的安排。她甚至沒有向對方表明身份,究其因,是美的瞬間凝聚的力量。她是忘記了。

她在大雨中從少女跳河自殺的地點回到城裏,直奔到之前向她提出過非份性要求的她長期照顧的老頭家去,滿足他的慾望,我以為是出於人道而非為後來找他要錢的心計,是生命的詩,而非劇情的事,很 poetic。

然而,整個戲使我感受最強烈的,竟是那一句完全跟劇情無關的,也非派生自主人翁生活的「天空的顏色像一頭死去一個月的貓」。是在電影結尾之前,詩歌朗誦會的人到飯館聚餐,碰到詩歌班導師,他提及身邊一位喝得半醉的青年詩人所寫的詩行。

這就是詩的力量,這一句,竟與全片平行。

後來去了首爾幾天,沒有到過甚麼地方,這句詩一直營繞。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天橋上的人》


昨夜看了香港獨立電影《天橋上的人》,寫一個中年喪妻的男人,每天到同一條天橋上擺擋賣懷舊糖蔥餅,望著小小的家、想著妻子,生活沒有波瀾,而城市在變,高樓大廈、舊區重建,小販管理隊,把他卑微的懷念破解了。製作人梁柏豪是青年人吧,想不到調子可以這樣沉穩,風格拙樸。
DVD封面圖畫乃學生傳凱兒所繪。

下午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退修,討論未來路向。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多空間」的《身體戰場》

對於用身體感受環境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失衡的,人身並不自由,人心亦不自由。「多空間」在「香港醫學博物館」及其前地、周邊等十多個空間展演的環境舞蹈(Environmental Dance)身體戰場立意要我們思考的,似乎是超乎身體的病。

舞蹈由普慶坊石階開始,「多空間」藝術總監馬才和幾乎赤裸身體,由下而上,一級一級艱辛地滾爬。他肢體僵硬地擺動,神情不忿不甘,能量似怨似怒,不掩憤激。他是病者,更是控訴者。

一個空間病了,甚至是一段歷史受傷了,所以當馬才和在地上爭扎向上時,一位穿白色麻質病人衫褲的女子,竟要把「香港醫學博物館」包紮起來,由水池巷對面紅磚建築物外牆綠色鐵斜梯開始,拉起長長的白布條,緩緩攀爬而下,抱磚柱,踏欄杆,從一方到一方。

她是「多空間」 的行政總監嚴明然。她專著地包紮這建築物,也是在包紥歷史的一頁,沒有發出聲音,身體沉緩,如呢喃著耳語。

  在演出前半,包紮者嚴明然曾經沿窗框滑爬進室內,稍後,會在窗旁往外顧盼,但不久,卻現身在窗前,彷彿在喊叫的被囚者,又像拼命呼吸的窒息的人。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沈偉《限界》互動探索




以身體探索形式,表述人生、藝


術、時代的種種,正正就是現代舞


的精神。去年「新視野藝術節」美


國華裔舞蹈家沈偉編演兩個作品


中,上半場的《限界》,探索藝術


的互動 (interactivity)很有意


思,值得一談。


所謂互動性,是主體與客體的相


生,有時此消彼長,有時互相配


合,甚至互相滲透。從最簡


單的「梅花間竹」生發氣質節奏,


到「你泥我泥」融同人生性情,可能性


很多,趣味亦很多。


沈偉《限界》的互動,由人與影像


開始。在舞台上,我們除了看到舞


者之外,還會看到投,或許是預


製,或許是現場攝錄,似是當下


似非當下,曖昧之味彌漫。影像裡


的人和舞者穿著相似的服裝,虛實


關連虛實相生不只一個,


有時會有兩個,甚至三個,並


放大縮小。就呈現來說,有兩個互


動層面一種是把觀眾所看見的


舞台上的影像投影到景天幕上


另一種是當錄像中的舞者跳舞時,


現場舞者會做出相應動作,錄像


中的舞者這做法,把一般現


錄像投影的疊像,提升為互動,


很有探索意味


這是一種特殊的觀照,在實在空間


中虛實互動,虛像又多重擬疊,感


覺游動。在強烈側光之下,穿著貼


身衣服的十七個舞者腰肢顯得特


幼,身體形成兩個三角形,男女舞


者都是這樣。虛像與實像互動,衝


破了限界,突顯現代生活「互動」


的特徵。人的身與心,人與空


間,人與時間,在人與人的不同方


式的互動中開展。
 

現代藝術的見證 - 沈偉《限界》

在去年「新視野藝術節」,幾個舞蹈節目都有一定探索。其中沈偉的《限界》似乎是想向現代藝術致敬,在第一節完時,台上剩下一位女舞者在特定的方格內踏跳,不見規律,只是踏跳,忽然,我看見她腿上出現一處紅色,原來是預先放在方框地板上的油彩,在她做出不同動作時沾染的。她有時打滾,有時伸手去抹,使身體滿佈不同顏色油彩。最後整個方框被吊起,我們看見一塊方方整整的畫布,使人想起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這其實是action painting,一邊行走一邊畫畫,動作完成,畫作亦完成,舞蹈是創作,舞出油彩,那幅畫升高到半空,像在告訴觀眾現代藝術的自證自在的創造。

另外有一段,是訓練群體合作的舞蹈劇場遊戲。但見身體遊動,最後十多位舞者像互相扭結、糾纏,分不開哪隻手哪條腿屬於哪個人。然後,由一個團塊又散出來,形成孤形,波浪的起伏自一端開始,傳到另一端時,端位舞者移步換態,竟形成一把隨舞者動作而一直變化的扇,究是扇起甚麽不重要,總之是由大伙一起塑造出來的,忽地,我看到沈偉要創造的意像:十七個舞者,身疊身,第二人的胸口貼著第一人的背部,於是一個團塊的人變成一個方塊,所有的人高高低低,有時可能抬起腳,有時則抬起手,彷如一幅動態的未來派的畫(Futurist Painting),例如落樓梯,畫中亦有十多個覆印的身影,其實會不會十多個人只代表一個人的動作在時間上的延伸呢?

回想起來,沈偉是向現代藝術不同方向致敬。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新視野藝術節《玉鳥飛》追記



《玉鳥飛》是一個融合中西文化、既當代但又帶有

傳統色彩的神話,創作者兼說書人是來自新加坡的

音樂家陳國華,而梅卓燕則擔網演出玉鳥,是一次

敘事舞的嘗試。


先談一下表演成員的佈局。從觀眾的角度說書

人在二樓高處,下面是演區,左面是負責中西樂和

鋼琴的樂隊及四個演唱者,右面是一人敲擊樂,在

中間的出口劃了一條之字形的通道,一直連到後

台,梅卓燕主要的演區就是這條蜿蜒曲折的通道

整個演出,梅卓燕的演過程像是經歷一條路,是

一段旅程,而《玉鳥飛》的故事也是說信念

與無奈的旅程。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無論意識到與否,都有自

身的軌跡。玉鳥最初是有七個頭的,但後來只剩下

一個頭,孤獨自足地住在玉鳥宮七千年,因為

位純真男孩到來探望,令他醒覺到他應該去找尋自

己的歷史,長途旅行開始了然而,不幸地,

中,他竟然被錯認為是敵機而被打了下來,幸好

被一個女人犧牲自己性命。接著他返回宮殿

找那個男生,然而,因為文明和科技發展,玉鳥宮

要被拆毀來建一個主題公園。玉鳥再次開始他的旅

程,生命不可逆轉,終局是一場不知名的飛行。


這次演出有一份曖昧性,敘事用He來作玉鳥代名

詞,卻找來梅卓燕跳。玉鳥最初有七個頭,後來剩

下一個頭,七個頭是否暗喻有不同性別可能性

統神話裡,也會有雌雄互補或者種雌雄同體。這次

演出對於玉鳥這樣的性別處理,顯然是告訴我們,

他既有動物的部份,也有人的部份;他既男,

女。甚至以他演唱開口的代言的身體來說,男歌

手而唱女聲,亦有性別暖昧。至於梅卓燕的舞蹈,

也有暖昧性她除了跳玉鳥的形像,也回應敘事,

跳其情感,敘事人說話時的情緒,化為開開合合的

肢體動作。細心看,她是披著一塊很大闊身而且

有彈性的袍,伸開像一塊石,放在頭上,便像沒

有生命的感覺。這些動作使人聯想翩翮,梅卓燕有

意無意盡量去掉女性特徵她很多時候張開雙手,

揚起那件袍狀的罩,你很難定義那是否是一雙翼,

很難說她是在飛還是做甚麽。這動作有一種召喚

呼喚的感覺,到最後她用袍蓋住自己的時候,她像

是石化了自己,等待一個新時代的孵化。梅卓燕

生命的本質代入生命,玉鳥飛天,代入情緒

意境,是超越身體


玉鳥其實面臨過幾抉擇。在敘事脈絡中,人類

文明發展令玉鳥消亡,但為了人類可以繼續現代化

和城市化,玉鳥作一個痛苦選擇 - 離開自己的居

所。離開之後他受過傷,後來被人救起,這反而令

他有一個重返玉鳥宮的回程。可是他重返之後,

發覺玉鳥宮已經面目全非。儘管他找回之前離開時

遇到的那個男孩,他已經不能改變家被摧毀的命

運。玉鳥只能很傷心地跟男孩說:「我必須離去,

這裡已經不再是我的地方」。這個神話,其實是有

一種悲觀的框架。


看看我們周遭,最近也有類情況地方原本

很好,但因為「保育」,把原本很有價值的建築物

拆卸,重建成一個仿擬的「(其實很假) 的旅遊

點,更美其名為文化遺產工程。


或許玉鳥是代表知識份子或文化工作者,為了理想

而守住一個儘管太多人來的玉鳥宮,後為了

讓人發展而離開,最後重臨。儘管有些悲憫的訴

求:你不如留在此繼續支撐下去,但玉鳥始要飛

走。故事裡,玉鳥飛了三次。第一次是為了成全而

離開,第二次是為了救贖而回來,第三次是發現原

來它沒法做任何事去改變事實,只好不忍地離開。


這是自我放逐,永恆的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