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眷戀純粹的現代舞 - 余仁華的《聚光》


近日籌備出版第二本舞蹈評論集《尋找香港舞蹈》, 有緣再看到余仁華的《聚光》,雖然只是在光碟上,亦使我浮想很多,很值得記下。
 
《聚光》補充後記

《聚光》以局部的小面積的光的漸顯,帶出空問與身體,是以隱去劇場的手法去建立意象的劇場意識。這是現象學的創作方向,強調經驗,而非呈現符號。舞者進光圈以動,離光圈而終,在動靜、鬧寂的交替中,我們體會漸漸遞增緩緩微微的搖曳,彷彿浮游。

舞台是空虛的。三個長方矩形燈箱,聚在一起,構成三角形的光照空問,一舞者在其中站著舞動,是脫不了的困囿?抑或是自我修練的能量場?這舞者與躺在燈箱旁邊的舞者,一橫一直,一動一靜,有多向聯想對比。

 燈箱因聚散變化、或並排,或橫列,或垂疊,生成具象、抽象,甚至超越的聯想與感受,在暗處漸明或忽亮時,破空虛而來,是光的領受,瞬間頓悟。

 中段有一組動作,像小組同志,合作過渡,凝聚的動感,以態度為力,是珍貴的默契。後面有一段,彷彿有儀式進行,有施有受有觀察,三個方面,都很嚴肅。末段有六個光源,散落在黑暗中,點與點,在互相守望。

 傳統中國文藝理論有所謂以少總多,用有限去概括無限,紅杏枝頭、黃葉落地,喻意春天秋天。《聚光》的美學立意亦是以少總多,亦並不止於用光、佈光、光度,在動作處理上亦然。演出中只有一兩處有躍起的動作,並沒有踏步、奔跑,與我們慣看的當代舞的呈現很不一樣。

 在形象呈現上,余仁華取幾何抽象,而遠情狀具象,他把關注放眼在舞者的上肢,受光後,兩條弧形,管管而動,暗沉沉的空間,有了永不止息的動態,圓環的開合,動力並非來自抱擁,而似來自旋轉‧不是起伏的呼吸,而是自強的意動。

 光的變化,是整個演出最有意而為的一個方面,余仁華不取大光大暗的強烈反差,而選擇在有限光能、有限光源中去調動能量。

 「聚光」背後是一分個體藝術家的謙卑,余仁華並非說有光便有光、要有光便有光的創造者,但他默默與志同道合者一道,探索現代舞的本質,所以舞台上呈現的是對現代舞的戀戀不捨,是現代舞本身的究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