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早熟的香港早期作家 - 侶倫

這幾天看許定銘編,「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侶倫卷》,最初是翻看,散文《暮》使我聯想很多,很是喜歡,甚至有為侶倫(1911 - 1988)搞一些戲劇創作的閃念。

於是我從頭看這本書。

剛看前兩篇,就有一些體察。第一篇《以麗沙白》,第二篇《伏爾加船夫》,由十七歲到十八歲,侶倫寫作有明顯的飛躍,表現在三方面:1)文字的白話感更自然,少了之前的新文學運動初期的文風;2)處理小說情節,對人物心理把握更細緻;3)對現場感把握得很好,有動作的發展,甚至注意到時間(duration)。

不過,第二篇,在寫男性女性的情挑上似乎較有質感,而寫夫妻和解上,則似是想當然。

再看他十八歲寫的《一條褲帶》,感覺到侶倫年青時,胸懷以小說創作揚名之志。

然後,當翻看他的散文時,馬上發現他竟在短短兩、三年間,變得像體驗過人生蒼涼的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不是向上飛,而是往下沈。許定銘在「導讀」中亦指出:侶倫出道有意衝出香港,取得成績,「可是後來卻安心留在本地當『香港作家』,是受了挫折,磨滑了錐角,還是受了生活磨練,定下心來接受現實?是個頗值得研究的課題!」(頁16)

無論如何,侶倫是值得我們細讀的。

以下照片,轉載自「香港文化資料庫」(hongkongcultures.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