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黃谷柳四十年代末在香港的戲劇創作

最近,香港天地圖書出版了「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有也斯、劉以鬯、侶倫、羅孚、董啟章、黃谷柳六卷,是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計劃。好事,編印莊重、大方。

黃谷柳(1908 - 1976)是四代越南華僑,但一歲便隨母親住在雲南。青年時,受共產主義思想影響,1927年國共分裂,他輾轉流落到香港,一邊讀書一邊在《循環日報》當校對。這亦使他與寫作結緣,與香港結緣。

1931年到1945年之間,他曾加入國民黨軍隊,打過仗,當過宣傳兵。抗戰勝後,他決定離開國民黨,舉家於1946年來到香港。

在香港,黃谷柳寫了廣為人知的長篇小說《蝦球傳》。其實他有也寫過劇本,包括抗戰期間的多幕劇《碧海丹心》(1944)、獨幕劇《墻》(1945),國共內戰期間在香港時寫的《反飢餓》(活報劇,1947)、《前程萬里》(獨幕兒童劇,1947)、《旗袍》(獨幕劇,1947)、《未死的烈士》(獨幕喜劇,1948)、《長命百歲》(歌唱喜劇,1948)《破碎的蛋》(童話劇,1948)、《生命的幼苖》(獨幕劇,1948)等。

據說,他在一次乘坐渡海輪時與夏衍(1900 - 1995)重逢,得以在《華商報》連載《蝦球傳》,或許亦因為這關係,他後來與盧敦(1911 - 2000)認識,並參與了電影劇本創作,《此恨綿綿無絕期》(1948)、《羊城恨史》(1951)。

1949年7月他回華南參加游擊隊,解放後留在中國大陸,曾參與改編電影《七十二家房客》(19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