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兩本新書

今天收到兩本新書,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第一本是張秉權、梁偉詩、朱琼愛努力下完成的《火紅與劇藝:學聯戲劇節初探》,第二本是我的《劇評二十年》。



《火紅與劇藝:學聯戲劇節初探》是張秉權策劃的「香港戲劇史個案研探」系列的第三本,先前已出了「沙磚上」與「女性劇場」兩個個案。

IATC經理陳國慧說三本書並排是可觀的,希望張老師再接再勵,陸續推出這系列書,確認香港戲劇文化史軌跡的同時,成就一個香港戲劇研探團隊。

《劇評二十年》主要輯錄我1991 - 2010年就具體戲劇演出而寫的評論近80篇,並有導論文章「戰後西方戲劇的範式革命」、「個性與集體的互動談三種當代劇場美學的根由」、「二十世紀中的悲劇」、「在時代舞台上的文化定位香港戲劇回顧與展望」、「香港戲劇正處轉型期」、「本土演藝文化的定位」、「新世紀香港戲劇展望」、「戲劇生態圈質的變化」等,以為香港戲劇文化工作者參考。

我第一篇系統的戲劇批評是〈《高加索灰蘭記》學習扎記〉(刊於1983.1.24-26《文匯報》,有12,000字),第一篇就演出而寫的劇評是1986年底的〈布萊希特戲劇節印象記〉(見《劇評二十年》)。計算下來,寫藝評已近三十年,是而立之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