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說任劍輝表演

中國傳統戲曲是程式化的,但任劍輝的表演卻好像順其自然,沒有一定法度,所以她的表演很值得研究。

粵劇相對於其他地方戲曲較少程式,而香港粵語戲曲電影中的表演,比起粵劇,又更趨向生活化,多只在情緒激昂時才衍以程式表演,所以一般來說,生活化行為與程式化動作,結合得較自然。過,就是在一些大特寫鏡頭表達激情時,任劍輝也能很自然地表達,所以問題似乎在於任劍輝的表演的特質,而非程式與否。

中國電影導演鄭君里等人,在抗戰時期曾深入交流,總結表演經驗,指出「表演的基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演員根據了角色的性格,在舞台上創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1]。演員與角色,是對立的,要使其統一,大概有從角色外形模仿與從演員內心體驗兩個取向。兩者分別又產生三種方法[2],如下:

模仿派
1.      一般化的模仿
2.      刻板化的模仿
3.      性格化的模仿

體驗派
1.      本色的體驗
2.      類型的體驗
3.      性格的體驗

從這個劃分來看,任劍輝是模仿派抑或是體驗派呢?
這問題很值得探討。(任劍輝)


[1] 鄭君里,《角色的誕生》(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頁1
[2] 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