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劇團
「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XII 2017」
《布萊希特‧周恩來‧二三事》第一部
編劇:盧偉力
(讀劇演出)
喬寶忠 胡境陽 馬堃梓 陳玉蘭 李 彤
潘芳芳 鍾珍珍 何嘉莉 林 悅
2017.11.26
(讀劇演出)
喬寶忠 胡境陽 馬堃梓 陳玉蘭 李 彤
2017.11.26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創作筆記 盧偉力
布萊希特 (1898 – 1956)與周恩來 (1898 – 1976)是在同一年出生的。把周恩來與布萊希特並置,是敘述上的蒙太奇。戲劇與政治的蒙太奇,是這個戲的戲劇構成。
周恩來與布萊希特都投身到時代風雲中,周恩來由一位愛國學生,到中國共產黨領袖;布來希特由一個見證德國戰敗、社會主義革命失敗的戲劇青年,到國際知名戲劇家,生命都是豐富多姿的。布萊希特思考如何改革戲劇,他參與了現代戲劇進程;周恩來則投身政治,用生命去參與中國現代歷史進程。所以,把兩個人並置,亦有一定的客觀基礎。
如果說馬克思主義是周恩來與布來希特的意識型態聯繫,那麽,二十年代的柏林應該是他們的空間聯繫,1922年到1924年,周恩來住在柏林,這段期間,布萊希特的《夜半皷聲》在柏林公演,他們也許曾擦身而過,於是我嘗試寫一場有關的戲,圈點出納粹興起帶來的人類集體危機。
在閱讀周恩來有關資料時,總會碰到1931年4月和6月的顧順章與向忠發兩位中共委員和總書記叛變,以及同年底上愛棠村發現顧順章家屬十多人屍體的事件。許多官方書都會避談「屍體發現」事件,而坊間則以此攻擊周恩來,說他沒有人性。布萊希特在1930年寫了一個戲《手段》(The Measure Taken),亦探討革命與個人的關係,也許,布萊希特的思考,對我們認知周恩來1931年的心態很有參考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