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劇壇前輩朱克的青春記憶

近日,我們幾位朋友為劇壇老前輩朱克做了訪談,整理出版了《台上鄉魂  台下硝煙》一書,並於2011年4月25日辦了新書發佈會。

以下是新聞稿文字、封面,及我的序言:

「朱克,人稱「朱克叔」,現年九十二歲,縱橫劇界近八十年,目前也許是香港,甚至是中國碩果僅存輩分最高的劇壇尖兵,領導過抗戰戲劇,參加了著名的「西南劇展」,其個人歷練,歷中土而香江及海外,由戰亂而和平至回歸,不論是藝術上的,生活上的,都是反映時代、見證歷史、活見滄桑的人生智慧。

《台上鄉魂 台下硝煙——朱克訪談錄》回顧了朱克叔早年的創作生涯,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的重要資源,更是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珍貴史料。本書參與訪談的包括資深劇場工作者白耀燦、林尚武、盧偉力、喬寶忠等,不少關心劇場發展的朋友,亦在過程中給予寶貴的意見和支持。」


 



應該記住的經歷 (代序)                                                盧偉力

一九八五年,我在「香港電台」擔任編導,因錄製廣播劇《家在屋邨》,要有一把慈祥、有生活閱歷的老人聲,來跟尹芳玲、鍾偉明 (1931 – 2009)等配戲,監製李安求女士建議我找朱克叔。或許是因為我知道朱克叔是「搞話劇」的吧,錄音前後,常常與他到飯堂飲荼閒話,三十集廣播劇下來,我從朱克叔身上受益很多,亦算是認識了,九十年代中,更有緣協助他為「香港影視劇團」排演《雷雨》。

朱克叔確實是有經歷的。出生於「五四運動」那一年,成長於華南鄉間,父親長年在國外,卻憑自己的努力與悟性,在並不完善的學習環境中而有文化上的大長進,輾轉參與了三、四十年代的救亡戲劇運動,在軍隊文宣團漸露頭角,戰後不圖富貴,投身四十年代末的進步電影工作,積極創作,在編、導、演各項,都躍躍欲試。

我想,三十歲的朱克叔,是一位志向遠大的全能文化工作者。他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曙光中揚帆出海。正因如是,五十年代末,左派「長城」公司新來的負責人說他抗戰時在「國民黨」軍隊工作,開除他,不單對朱克叔造成打擊,亦引起有關單位與左派文化圈的波動。

「朋友很關照我,找我寫報紙小說專欄,解決生活,使我可盡父親責任,養兒育女。」朱克叔說起舊事,語調仍帶感激之情。

不過,文化界的朋友是珍惜朱克叔的。人生路的困逆,竟引出朱克叔繼續從事戲劇的動因。六十年代,華南電影人成立「香港話劇團」,演出了改編自高爾基 (1868 – 1936)作品的《人間地獄》等幾個戲,由朱克叔當導演。七十年代初,朱克叔更導演了「香港影視劇團」的《七十二家房客》,哄動全港。

由三十年代到今天,由十多歲到九十歲,朱克叔參與戲劇七十多年了。在鄭振初倡議下,我們幾個朋友要為他做一些訪談,整理出版,他欣然答應。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朱克叔對年青的一段歷史記憶很形象,彷彿電影劇本。細讀下來,能使我們對三十年代華南戲劇的一些人和事,有一定感性認知,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朱克叔的淡薄名利之心,很使我感動。

朱克叔並沒有說太多戰後他的話劇活動,我想,他是要在記憶還清明時,把他的青春的生命訴說一遍,讓自己再體會,也讓我們體會。

希望這本訪談的續篇不久就能成事!

二零一一年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