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是獨立人格、思想自由、時代品味的體現。評論的年代已經到來。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白色極樂商場漫遊》

六月中看「新域劇團」的《白色極樂商場漫遊》,之後去北京公幹,剛好與編劇胡境陽有緣在机場碰面 (他與女友赴歐洲旅行),把對這個戲的看後感告訴了他。現在既然開始了這網誌,就順理成章,談一談這個戲。

近年,在「文化產業」的潮流下,對香港劇場至少有兩方面影響:1) 有一些有才華的劇場人漸漸以拓展市場方式來營運事業;2) 另有一些有才華的創作人開始以戲劇探討「消費主義」、「文化產業」等議題。

胡境陽編的這個戲屬於後者,跟陳炳釗搞的一系列演出 (例如《賣飛佛時代》) 在題材上類近,反映創作上有共同的「文化焦慮」 (cultural anxiety)。就呈現的整體效果來說,陳炳釗是通過理性的批判與嘲弄來處理焦慮,而胡境陽則把焦慮化為人物處境與感性情態,因此看陳炳釗這一路的戲,我們是思考他帶出的議題,而看《白色極樂商場漫遊》,我們是感受著一股非人化的風,吹得我們頭髮亂了。

(補充1)

「新域劇團」藝術總監潘惠森在場刊中讚胡境陽,認為他這個戲有一股「文人氣息」,他尢其對戲中亦真亦幻的商場表示難得,他把胡境陽與鄧智堅、張飛帆、陳煒雄、王良堅、邱廷輝、潘燦良等並置,是香港的新銳編劇。

《白色極樂商場漫遊》奇想很多,但有點太花了一點,導演譚孔文與舞台設計何珮姍已經想盡辦法,變化空間,幾個矩形扁盒,時而服務台、時而洗手間、時而大堂牆角、時而過道,自然暢順。

就戲論戲,我認為Holmes (鄧智堅飾) 這個角色可以不要,「尋找華生」一段更支開了戲劇發展。

就演出來說,演員的表演狀態不太統一,而阮煒楹的年青女顧客服務員的生存景況 (existence condition) 很真實,語言節奏有性格塑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